新闻资讯
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
竹泓一半耕田一半水

苏北古镇多,竹泓当为首。和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精致相比,苏北的古镇则肆意粗犷。地处兴化城东的千年古镇竹泓,就颇具典型。竹泓镇现有耕地4.36万亩,而水面面积则超过了3万亩,除了流经古镇的多条大河外,境内也是河湖纵横交错,小镇因水得名,故有“一半耕田一半水”之称谓。“扬州八怪”之首的郑板桥,就曾慕名来此静读,并设塾教书。

      水乡的路,水云铺;进庄出庄,一把橹。游玩古镇竹泓,需要的,就是小木船一艘,还有清茶半杯。竹泓很安静,安静得就像,身在竹泓。在暮春的一个周末,约好友昕晨、天雄、城西、鼓燊一行,从无锡出发,驱车两个小时,静悄悄地,驶进这个千年古镇。

      初听竹泓之名,大多数人会遐想这赋有诗意的地名,实际上,竹泓之名的来历倒有些辛酸。竹泓镇原名竹横港,相传竹泓常发大水,因为河湖纵横交错,地势低洼,一发大水,古镇一片汪洋。有一年,当地居民为了不让衣物随洪水流走,便在贯穿镇区的九里港河中横放着一排毛竹,便于寻捞衣物,“竹横港”由此得名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竹横港更名为竹泓镇。一个“泓”字,一语双关,既包含了古镇的诗意美景,也体现了古镇“一半耕田一半水”的地理特征。

      水多为患。常遇洪水是其一,无船难行则是其二。竹泓通公路,也只是20年前的事情,在此之前,当地居民农忙或者出行只有坐船,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。就算是现在,虽说村村通了公路,船在每个家庭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,也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。

      地方史志记载,早在明朝,竹泓就有了木船制造手工作坊。竹泓的船,大体分为三种,农船、渔船和渡船。具体分下来,则名目繁多了。除了常见的水泥船和小木船外,还有老鸦船、张卡船、开泥船、披风船等。竹泓发达的造船业,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,在2007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,竹泓的小木船制造工艺榜上有名。

       游玩竹泓,必然先看船,有方能出行。中午抵达小镇,在镇上饭馆简单用餐,即寻船而去。竹泓的木船制造手工作坊,现在大概还有50多个,主要集中竹二村,也就是竹泓菜市场周边的沿河一带。走近巷中,远远的,浑厚的,回响着的,都是匠人们钉船所发出的“咚咚”敲击声。

      木船作坊,基本都在居民的自家院落中。造船先是选料,之后便是断料、配料、钉装,之后便是非常关键的断漏与防腐。造船过程颇为缜密、繁琐,这里也不多提。但是听老匠人们介绍的新船下水传统仪式,倒是很有趣。竹泓有个砌屋“上梁”的仪式,而新船下水的隆重程度,并不逊色于新房“上梁”。

       船颈头要披红挂绿插金花,挡浪板上要刻福字、雕龙眼。之后,点香纸蜡烛、贡品敬菩萨。这个程序俗话叫“吉水”,购船者要给钉船师傅“包封儿”,钉船师傅要替客户“说合子”。如“大船吉水四角方,五路财神坐中舱,顺风来、顺风往,金银财宝满船装”。新船这才可风光下水。


上一篇: 兴化旅游新“船”承   下一篇: 乌篷船-中国木质船的文化精髓
QQ咨询
在线留言
扫一扫

扫一扫
加微信

全国服务热线
18061030516

返回顶部
备案图标.png

苏公网安备 32128102010092号